——对富锦市食品加工产业的调查研究
富锦市老科协专家报告团   张家繁
2020年10月
近年来,富锦市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落实“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发展战略,在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短板和初加工竞争劣势。2020年10月,老科协专家报告团成员张家繁针对此问题,对全市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综合调研,分析了存在问题症结和提出了今后解决建议措施及对策,为全市十四五期间推进富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一、  富锦食品产业现实基础
1、食品产业现状及布局
富锦市工业企业共计67户。其中,食品加工企业25户(规上食品加工企业18户,小微食品企业7户),食品企业户数占比37%。通过调研分析,相比我市耕地总面积920万亩,其中市属耕地570万亩的资源优势,我市食品加工企业比重较小;且在29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8户食品加工企业,占比60%以上,且在18户食品加工企业中,稻米加工企业13户,玉米加工企业1户,大豆加工企业2户,畜禽加工企业2户。由此分析判断,我市稻米加工企业在规上食品加工企业中占比过半,达到70%以上。富锦市水稻年际间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百公里半径内,年际间水稻产量约为130万吨,是我国寒地粳稻种植面积第一县,东北大米之乡。虽然由此荣誉,但我市13户规上稻米加工企业总加工能力,加上香稻稻米加工、众鑫稻米加工等在建项目规划的加工能力已超出我市130万吨水稻产量。从加工总量分析,我市水稻加工能力达到200多万吨以上,但实际多数企业都是季节性生产,加工总量仅占加工能力的30,有些稻米加工企业甚至处于停产状态。初加工效益低矛盾直接制约了稻米产业的发展。
2、食品企业绿标认证及品牌创建
到2019年,富锦市食品企业共获得58个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在2018年的39个标志基础上新增19个,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工业信息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实施创品牌行动。在2018年,市工业信息科技局出人出力组织锦大肉禽公司参加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绿都”牌肉鸡分割系列产品亮相展销会,借助此次国际性的展销平台,富锦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品品质更加得到了认可。2020年6月5日,市工业信息科技局组织大锦农、福慧食品等13家富锦市食品企业参加佳木斯网上农博会,共有30个产品在农博会上展出。通过网上展会,进一步提升了“富锦大豆”“富锦大米”地标品牌的知名度。6月11日,参加六县一区专场推介会,积极向外界推广宣传富锦特产。市商务局也在今年的厦门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展,继续加大富锦食品品牌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农博会等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平台,实施创品牌行动。
3、引导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1)玉米产业链。全市以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实施以企招商、以项目招商,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富锦海资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植酸钙产品,其原料为象屿生化公司的玉米浸泡液,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同时,玉米产业链条项目——富锦市诺潽生物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项目总投资8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2.96亿元,主要生产NPA系列产品。目前,项目已完成1080个桩基础,12个发酵罐、2个储备罐的制作,正在进行厂房施工;玉米产业链条项目——国投象屿生物能源(富锦)有限公司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计划投资13.2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玉米92.4万吨,生产30万吨燃料乙醇、27.2万吨高脂DDGS和2万吨玉米毛油。项目预计进行EPC总包招标工作。以上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将得到进一步延伸。 
(2)畜禽产业链。全市支持富锦市锦大肉禽食品有限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该企业2017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投产初期,企业主要产品为肉鸡屠宰分割。目前,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开发了包括鸡柳、“骨肉相连”等多种半成品产品,且得到了市场青睐,初步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
4、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
近年来,全市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400万亩,其中250万亩已取得证书,150万亩玉米基地于2020年末验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创建,提高了基地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多家深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绿色食品原料。
5、食品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
目前,我市共有40户企业入驻电商平台,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07万元。其中,食品企业9户,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2786.5万元。近年来,富锦市电商产业园免费为富锦农产品提供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效果良好,尤其疫情期间解决了线下销售难的问题。全市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有影响力的百年品牌。
二、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食品产业布局不够优化
综合分析,我市目前产业布局不够优化,一是食品企业数量占比小。我市是黑龙江省重要产粮大县之一,我市工业企业共计67户,但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只有25户,占比37%,与我市产粮优势相比,食品企业数量偏少,对于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的支撑力略显不足。同时,以三大作物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中,稻米加工能力已超出我市稻米种植面积,加工企业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需要通过实施科学招商,精准招商,逐步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
2、食品产业链条不够多元
我市三大作物中,玉米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未来产业链条规模将进一步延长。但是,相比之下,稻米产业链至今仍未形成,虽然我市稻米加工企业在食品企业中占比过半,但都属于初级加工,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市需要针对短板,在延长食品产业链条方向上,对推动稻米产业链条的延伸应加大力度,形成各食品产业齐头并进之势,共同发展。
3、食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够
我市现有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普遍为初级加工,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工艺陈旧,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较为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利润空间小。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创新意识不够,科研资金投入不够,无法开发出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十四五期间鼓励企业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建立研发机构和团队,或与专业技术机构合作,能够开发出高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成为方向和出路。
4、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人才短缺
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招聘难,留住难是我市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于住房、子女就学、工资低等因素,外地技术骨干人才留不住。本地人才少,且在培养成熟后,又将面临留住难的问题。
三、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措施
1、落实制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近年来国省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为企业争取国省扶持资金。二是结合富锦实际,制定富锦市工业企业“入规保规”奖励办法,对坚持常年生产,实现收入稳定增长的企业给予政策性资金扶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提高粮食品种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种子管理规定,协调农业部门,抓好专业合作社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充分利用我市生态环境,资源潜力,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价值链、增值链,挖掘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值空间和价值潜力,大力支持当年粮食转化加工,减少国家储备粮初加工数量,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利润、税收大幅度提升,打造农产品资源深度转化,“工业强市”新动能,集聚经开区产业集群。
3、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一是在我市范围内适时开展企业推广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宣传报道,发挥好《今日富锦报》典型引路作用。二是组织优质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及省内的各类展销会、推介会,打响品牌,拓宽市场,推动我市食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4、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制定市工业信息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包保企业制度,实行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服务企业质量和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为擘画工业强市新蓝图奠定发展基础。
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鼓励建设国际一流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重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依托专业技术机构,开展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
四、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1、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元态农业公司自投产以来,科研投入资金共计约3000万元,现有发明专利1项,为《一种高产水稻种植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净利润5000余万元。同时,一种水稻干籽育苗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富含多酚的高活性杂粮营养粉这两个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福慧食品公司自2019年3月投产以来,科研投入资金共计约200万元,现拥有软件著作权2项,分别《磷脂工艺自控系统》《一键启动脱色过滤操作系统》。正在办理的专利7项,其中,Ä发明专利1项,为《大豆油低温脱磷制取浓香大豆油》、Ä实用新型5项,分别为《一种炒锅排风装置》《一种物料喷水蛟龙式装置》《一种物料降温蛟龙式装置》《一种盘式干燥锅可拆卸喷蒸汽喷头装置》《一种炒锅环形喷蒸汽喷头装置》、Ä软件著作权1项,为《一键启动毛油过滤系统》。企业研发的过瘤胃脂肪粉、过瘤胃豆粉2项产品已实现成果转化,2019年6月以来,已分别与伊利、蒙牛、优然牧业签订产品订单,达成合作关系。此外,企业于2020年8月在生产车间安装数字化自动控制设备,目前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市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借鉴之路。
2、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对接稳定
通过调研分析:2019年,我市食品加工企业共引进人才51人,其中,本科学历22人,大专及以下29人;共流失人才47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大专及以下35人。人才流失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象屿金谷生化及元态农业2户企业,其中,象屿金谷生化在2019年引进25人,流失31人,人才流动相比较大,但总体相对平衡。元态农业因股权调整,2019年人才流失较大,其引进1人,流失16人。由此说明,十四五期间,我是需要大力引进食品科技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开展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元态农业公司与八一农垦大学合作,致力于开发新产品。现已为元态农业公司研发出三种营养代餐粉配方,分别针对女性,男性以及儿童研发。其中一种配方申请了发明专利,为一种富含多酚营养粉的专利。福慧食品公司与上海、天津两所科研所合作,为公司开发试验产品过瘤胃脂肪粉、过瘤胃豆粉。这些科技合作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大与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
4、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拓展食品深加工产业链
一是有针对性的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类培训会。通过培训,促进企业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激发创新意识,进而推动食品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推进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做实;二是落实落靠国省扶持政策。抓住东北振兴的又一轮发展机遇,掌握政策导向,抢占先机,全力帮助工业企业争取各类扶持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和信心。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培育本土人才
一是开展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与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等大专院校合作,在企业中选拔一批技术人员进修学习食品加工、机械加工专业,为培养本土人才积累资源。二是发挥我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作用,搞好与企业人才急需的培训、储备,为本土企业培养技术力量。
6、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大数据应用
十四五期间,我市需要加快食品产业创新驱动进程,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共同研发产品,共享科技成果。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一批新产品产业化生产,加快动能转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做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加工企业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化建设全方位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