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
2021/4/20 10:18:2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输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显得愈严峻。特别是在偏远落后的村屯,留守空巢老人面临着疾病救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难题,这不但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牵动着远在外地的子女和亲人,已成为深受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从社会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和建议。   

一、 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特征

从我们在五道岗乡的实地调查问卷来看,大多数空巢老人家庭都有这样几个特点:

1、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区间为[61—88],平均年龄为73.46岁。多数空巢老人文化偏低,特别是66—76年学龄期间,学习基础差,只有少部分老人读过不完整的初中或高中没有人上过大学文化知识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与当今科技进步时代的生活方式接轨,面临着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的尴尬。

2、大多数空巢老人种地为生,常年从事体力劳动,且多患基础性慢性没有退休金,其生活质量更难得到有效保证。

3、在空巢老人当中,多数只缴纳了低档生活养老金,尽管政府补助覆盖达到了100,但按当今的消费指数看也只是杯水车薪,过半数的空巢老人仍靠劳动或出租土地维持生活,经济问题成为空巢老人的生活障碍。  

4、空巢老人子女长年打工在外,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已近丧失行为能力的老人日常起居活动面临困难,老人临终关怀缺失,故去得不到体面安葬的并不鲜见,孤独老人生活服务社会化问题日趋急迫。

二、影响空巢老人生活的因素  

1、空巢老人,特别是出生于50—60年代的老人,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儿童、少年时期生活条件艰苦,学习阶段经常停课,系统教育缺失,上山下乡,当兵扛枪,在艰苦的环境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造成了他们文化水平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的生活新方式,且普遍具有多种基础性疾病。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又为子女上学、婚姻、外出打工所累,陷入了贫困、疾病、孤独的生活窘境。

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农村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正在持续提高。在医疗保障方面,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康养触角不断下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养老服务方面,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居家老人生活社会化服务组织正在孕育萌发之中。但也应看到,社会养老、社区服务组织相对发展滞后,满足不了日趋增加的老年家庭服务社会化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急需社工服务组织来承载担当。

3、从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实际现状看,大多数不具备去敬老院的经济条件,尽管经过扶贫攻坚,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老人生活行为障碍无人照料,子女长年外出务工不归,亲情、精神慰藉缺失,国家从道德法律层面援助也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方便实用的社会化举措。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常生活能力和疾病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退休前从事的职业、学历、年龄、居住方式、娱乐活动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邻居间关系融洽,能得到必要的精神慰藉。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的结论  

  提高空巢老人养老的生活质量,要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这一人群的身体健康水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疾病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使得空巢老人能够保持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于所患疾病较重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设置敬老院的方式进行解决。要加强医疗保障,通过政府补贴保障老人疾病的救治,还应当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提倡空巢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弥补精神上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FS:PAGE]

2、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成立村居养老服务管理机构组建社工服务组织,搭建家政雇工平台,发挥村居团体组织作用,重点解决空巢老人生活行为能力受限问题,保障空巢老人家庭正常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3、各级政府、司法调解部门、社会团体要联手协作、共同发力,重视对子女的孝心教育,鼓励他们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们更多的精神关怀和生活照顾,消除两代人可能存在的隔阂,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这对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桦南县老科协  五道岗分会

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