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繁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畜牧产业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农业成为大有奔头的产业,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重要措施。本文仅就佳木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过腹增值,解决畜牧产业短板,发展生猪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作以分析研究,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以求共识。
一、佳木斯发展生猪产业链的问题研究
佳木斯所属市县发展生猪产业大起大落的原因及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研究,找准症结。
1、组织指导战略推进不坚定。研究佳木斯所属市县生猪产业发展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从佳木斯市郊区及各市县在发展战略思路上,有定位,但不坚定,不能做到久久为功。以富锦市为例,近年来富锦连续轮换了5任主要领导,几届班子缺少对发展畜牧产业的战略谋划,精准研究,缺少务实性操作措施。换领导换思路,换班子换思路,不能一以贯之抓下去,坚持服务不放松,政策落实不连续,致使畜牧产业发展断断续续,培养不出龙头企业。回顾前些年,山东金锣集团在佳木斯作为龙头企业牵引,各市县都下派生猪生产任务,这个链由于缺少市场运行机制等各类要素支撑,最后也没有坚持下来。从各市县多年状况分析,笔者认为,发展畜牧产业是个慢温慢火的过程,不可能一触而就,而各市县镇两级政府存在急功近利的操作方式,省里文件来了,行政上贯彻落实缺少长远思路和有效措施,短期行为,组织指导不到位。主要是工作方式方法上喜欢大轰大嗡,在生猪发展指导上,注重生产,忽视市场研究,口头上、材料报告中说的头头是道,提出发展生猪产业链,锁定巩固上下游,实现生猪产业化发展,但实际上,差距很大。多年来,佳木斯所属市县都没有引进大型生猪屠宰企业,猪多了,发展起来了,市场销售及价格成了问题,导致产业链不但没有形成,而且造成养殖户赔钱及退出生猪养殖,很多养殖场闲置的状态。究其原因,多年来,佳木斯市及所属市县镇两级政府在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时,政府缺少组织指导农户提升抗御市场风险的保护性措施,缺少抗风险的政策扶持,生猪发展好时有人管,多个部门管,生猪市场低迷时没人管,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多年来的生猪市场风险教训,给养殖户带来了阴影,致使佳木斯所属市县生猪产业发展大起大落。调查得知,省委省政府多年提出的建设畜牧大省强省战略,在实践中还缺少各市县战略层面上的组织实施和久久为功。
2、佳木斯所属市县镇两级政府服务不到位。缺少对生猪产销市场的信息引导和培育生猪产业市场。以富锦市为例。多年来,富锦作为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没有建立生猪交易市场,这是生猪流通方面的短板。由于没有流通载体,养殖户不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市镇两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又不注重召开生猪养殖户座谈、研究市场信息,缺少市场信息交流传递,导致市场信息不及时、各类服务不到位,致使一些养殖户由于缺少规避市场风险信息及能力,而造成损失。特别是富锦生猪屠宰加工一直是富锦生猪发展的短板。多年来一直没有招商引进入驻企业,直接造成生猪产业发展结构失衡,造成养殖户失去信心。这是市政府在发展猪经济方面的严重缺位,明知道是这个理,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一问题在佳木斯其他市县也较为普遍。分析研究认为,这个问题所产生的负效应就是,凡是政府号召农民干的事,就是好事,农民也多有大打折扣,原因是政府号召后,各类服务性措施跟不上,不到位、一阵风。在这方面,这是佳木斯所属市县生猪产业发展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需要佳木斯所属市县镇两级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3、养殖户缺少坚持信心。猪经济是市场经济,价格是动态的,市场引导消费,市场引导生产。这就需要养殖户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猪养殖,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好养殖周期,适时增减养殖数量,不能轻易放弃,挺住养殖周期,研究市场信息,寻求稳定发展产销策略,坚持循环发展。总结多年来的市场经验,佳木斯所属各市县缺少生猪产业抗市场风险的应急预案,致使出现市场波动风险时,束手无策,造成多了下、少了上的循环怪圈。在关键时间段,政府没办法,养殖户挺不住,没信心,产业发展搁浅。
二、佳木斯发展生猪产业链的优势研究
从佳木斯生猪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佳木斯所属市县发展生猪产业链具有长远战略诸多优势。
1、发展生猪产业是佳木斯所属产粮大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最佳选择。生猪养殖是黑龙江省由粮食大省向畜牧大省跨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生猪屠宰加工产业,是黑龙江省保证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饲养积极性和促进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佳木斯市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大市和商品粮基地,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上的倾斜和科技、资金的投入,粮食产量连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为佳木斯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为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主产区的优势,实现粮食转化和增值,佳木斯市应把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补上畜牧短板,延伸产业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来组织实施,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兴旺,精准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培育龙头企业。这是佳木斯市统领所属市县发展畜牧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富民,工业富市的最佳选择。
2、佳木斯市发展生猪产业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猪肉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大多数地区和人民喜食乐用的肉类食品。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及地区,猪肉消费量居于各类肉制品的首位,约占70以上。尤其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饲养的生猪饲料结构中,粮食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且我省绿色饲料多,环境污染程度小,致使猪肉质量、味道、营养成份均位于全国领先地位,受到全国人民青睐。因此黑龙江省生产的猪肉无论在质量、数量、价格、市场占有份额上,在全国都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以猪肉为主要原料的肉食加工企业遍布全国各地,黑龙江省已成为企业猪肉原料的最大供应基地。肉食加工企业为了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纷纷把能够改善产品质量和提高营养价值的关键放在原料选择上,纷纷把猪肉供应渠道瞄准黑龙江市场,建立生猪养殖基地,从而使黑龙江的生猪及分割肉成为紧俏商品。分析研究认为,佳木斯市发展生猪产业链具有地域生态优势、绿色质量优势、绿色饲料优势等等。用消费者的话说,健康绿色好吃是硬道理。
3、佳木斯市发展生猪产业具有防疫监管网络各类要素资源构成的优越平台。近年来,在《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推动下,佳木斯市生猪生产在坚持“政策扶持、政府引导、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下,努力打造北方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调动了广大新老养殖户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富锦市为例,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生猪产业跨越发展、科技快速进步、质量监管到位的可喜成效,并在全省率先购建了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实行“市、镇、村三级联检,防疫、检疫、监督三环联防,生产、技术、执法三方联动”的工作模式。保障了上市及输出动物、动物产品安全,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强化屠宰检疫环节的监管,实施检疫员驻厂检疫。规范屠宰检疫制度,加大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力度。把好“屠宰检疫六关六岗”做到“屠宰检疫六项规范”。强力打造安全保障型畜牧业,取得了畜产品安全问题连续多年零发生的显著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富锦市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客商来富锦市投资畜牧产业提供了保障平台,为全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成熟经验,并在全省推广。2012年成为黑龙江省“新兴畜牧县”。
基于富锦的发展实践过程,分析研究认为,佳木斯市发展生猪产业链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关键是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反思上,理清思路,精准定位,高瞻远瞩,科学运作。具体怎么抓?能不能抓好、抓出头,坚持一本经念到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战略抓下去,值得各级领导转变思维方式,绝不能在传统农业上打转转,任凭高喊现代农业,但导来导去,仍然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实质上透析,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也就是我们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锁定在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生态成本的框架内,创新发展新的生产力结构和水平。
4、佳木斯市发展生猪产业具有饲料、品种、养殖、市场等各类优势。经过多年积累,佳木斯市具备了大力发展生猪猪产业的比较优势。
1饲料优势。佳木斯市畜牧饲料资源丰富,具有质优量大的粮食原料,其米糠、豆粕为发展饲料产业提供了优质丰富的物质基础。
2品种优势。佳木斯市通过加强种猪场建设,扩大了种猪的良种普及率,种猪生产以推广普及杜、长、大三元杂交和推广迪卡、皮特兰等优良品种为重点,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及长白、约克厦等,为养殖提供优良品种。
3养殖优势。多年来,佳木斯所属各市县落实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战略,能够全部达到无公害饲养标准。以富锦市为例。全市最好时期2011年,养猪专业户达到2667户,其中大户(场)550户;全市生猪饲养全部达到无公害饲养标准。2011年末,全市万头规模猪场1个,6000头规模猪场11个,2000头规模猪场26个,1000头规模猪场80个,生猪饲养量达到129万头,实现年出栏商品猪80万头以上的生产能力,到2012年末生猪出栏量达到160万头,跨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行列。富锦市制定了《富锦市2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规划》“十五规划”。为鼓励广大群众发展生猪生产,富锦市政府下发了《鼓励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施办法》政策性文件,对新增能繁母猪50头以上、年出栏1000头育肥猪以上的规模场提供政策支持。上述情况表明,发展生猪产业,各项服务扶持政策要跟上、也要坚持下来,扶上马送一程,产业做强了,自然就有抗风险能力了。
4辐射优势。佳木斯市辐射周边市县及农垦农场,年际间生猪饲养量达到700——800多万头。年出栏量商品猪400多万头。各市县年际间生猪分割屠宰加工能力百万头,巨大的生猪屠宰深加工潜力尤为突显,为引进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这里需要消除的争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的领导也在这上面打转转。分析研究认为,引进龙头企业或发展自己的龙头企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养殖运行机制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首要问题。
5开发优势。在屠宰区域条件上。以富锦市为例。到2018年,富锦市仅有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年实际加工7万头,周边市县没有大型屠宰企业,这为富锦新上屠宰深加工项目带来了商机。在购销价格上。一是富锦市生猪收购成本:以每头猪为100公斤计算, 毛猪收购价格每公斤由市场价格调整,上下浮动,随行就市。二是富锦市生猪屠宰成本:每头猪屠宰费用56元,其中每头猪国税、地税合计税收为20元,每头猪检疫费8元、每头猪屠宰费28元。三是富锦市白条猪肉批发价格:每头猪平均出肉率70左右,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按部位随市场价格上下浮动,随行就市。猪头、猪蹄、猪肝、猪心、猪肺销售都是随行就市。虽然近年来生猪产业发展规模有所下降,但从佳木斯区域现实基础分析,建立100万头——200万头生猪分割屠宰加工企业势在必行。在生猪外运上。佳木斯市年均生猪商品量规模仍然产大于销,除本地消费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生猪还要运往外地销售。调查预测,未来,佳木斯富区域生猪继续增长的势头强劲,这就给生猪屠宰企业投资建厂带来了开发优势和发展机遇。
(6)饲料成本及饲料种植面积。见表。
年需饲料量 |
生猪 (200万头) |
每公顷产量(吨) |
饲料种植面积(万公顷) |
玉米万吨 |
41.7 |
10 |
4.17 |
豆粕万吨 |
13.5 |
0.25 |
54 |
麸子万吨 |
6.4 |
0.1 |
64 |
此表测算:富锦市200万头生猪年就可以过腹饲料61.2万吨。
三、佳木斯发展生猪产业的对策研究
佳木斯市发展生猪产业,需要立足佳木斯市情、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潜心研究顶层设计和操作模式,久久为功,以龙头牵引带动,打牢生猪发展产业链,拓宽农业农村农民增值增效增收空间,以生猪产业发展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产业兴旺真正惠及农民。
1、围绕过腹增值,打造畜牧大市。主要对策为:通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二次来黑龙江讲话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神,佳木斯市要瞄准畜牧产业发展方向,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坚定信心发展生猪产业链。要认真总结过去畜牧发展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省内农业县份(巴彦、勃利),依靠发展畜牧产业,富民强市的破茧之路,举全市之力,坚定信心,坚持到底,加快补齐佳木斯市畜牧产业短板,推进畜牧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全面实施“两牛一猪、一禽”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家庭牧场,完善畜牧产业服务、扶持机制。佳木斯市应大力宣传培养各市县畜牧产业发展典型,通过典型引路,鼓励支持发展专业村,利用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形成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氛围,以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佳木斯市由单一种植业结构向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由产粮大市向畜牧大市转变,实现畜牧产业的过腹增值,奠定做强畜牧大市基础。
2、优化品种,打造生猪基地优势。主要对策为:加大生态猪良种普及,扩大良种覆盖面。实现品种良种化。要加强良种场、扩繁场建设,加快标准化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普及步伐。要在佳木斯各市县建设存原种猪场,二元母猪场,建设种公猪站,使佳木斯市自主培育的良种猪占所需种猪的80以上,推进种猪繁育体系更加健全,全面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同时,积极争取省生猪规模场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鼓励发展绿色养猪,打造佳木斯市生态猪品牌,开发推广地方特色品种,着重东北民猪、笨猪、杂交野猪、大蒲莲猪品种的引进发展。
3、标准养殖,打造规模优势。主要对策为:(1)创新经营主体。佳木斯市应在全区域积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有能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领办、创办生猪养殖小区、组建联合体或合作社;鼓励各市县、各镇乡建立畜牧养殖村、建立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场,采取托养、认养、股份制经营等多种形式,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生猪放入养殖场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经营管理;鼓励合作经济组织、饲料加工或肉类加工企业与农户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构建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订立完善的购销或服务合同,推广订单模式,实现规模养殖、规模扩张。
(2)提升养殖质量。在生猪养殖上,鼓励组建合作社、联合体,集聚人才、技术优势,依靠群体优势,在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饲料供给上,形成统一整体。鼓励合作社兴办饲料厂,保证产品质量,打造优质猪养殖质量优势,打造原生态无公害生猪养殖规模。从全产业链的模式创新研究对策,可以鼓励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自建养殖场、饲料厂,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扩大产业链增值方式和合作共赢联合体,推广绿色养殖,进而推进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品牌销售。
(3)制定奋斗目标。到2020年,佳木斯各市县要新建规模化商品猪场,出栏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绿色优质商品猪,使生猪产业发展成为佳木斯市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拉动佳木斯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升,成为持续稳定的支柱产业。
4、围绕精深加工,打造产业优势。主要对策为:(1)做强龙头打造优势。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形成“龙头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猪产业化运行机制。以佳木斯各市县现有食品公司为依托,扩建重组或招商引资建设年屠宰100——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增效。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生猪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佳木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全市生猪养殖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收益。打造生猪养殖上游饲料生产、下游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市场销售网络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可以参考借鉴复合型发展企业经验模式。如国内新希望(饲料起家)、温氏集团(养殖起家)、雨润、双汇(屠宰起家)金锣(肉制品企业),此外,还有宝迪、雏鹰农牧等一大批优秀的畜牧产业链企业模式。在突出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产品基地建设和饲料兽药等养殖服务业的引资工作,为养殖企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2)打造自主品牌优势。在品牌建设上,以优质生态猪品牌为重点,狠抓品牌的扩张覆盖,提高其产品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佳木斯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无公害生猪绿色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产品品牌予以重点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生态猪产品品牌,提高佳木斯市绿色生态猪食品的竞争力。
5、围绕全程监管,打造安全优势。主要对策为:(1)提升品质保障安全。建立严格执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强化养殖场的准入制度。从选址、布局、防疫、管理、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批。加强养殖环节的监管。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巩固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成果,加强佳木斯各市县、镇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动物疫病防控投入机制。严把种公畜引进和架子畜购入的质量关、隔离关和防疫关,从源头上做好切断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可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源头抓疫病控制,确保病猪不出村、不出户。实行集中屠宰制度,严格执行屠宰检疫规范,提高白条猪产品质量。
(2)加大监管保障安全。佳木斯市应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畜牧产业发展规划。扩大辖区内养殖场以及畜产品监测范围和频率,落实生猪、白条猪及其产品检疫、防疫监督、动物疫病监测、兽药饲料及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所需经费,保障本辖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常态化。
(3)建立无害处理体系。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补助”的原则,加快各市县建成专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到2020年基本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规范化,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4)加大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广固液分离(干清粪),雨污分离的“两分离”,通过发展清洁养殖,微生物发酵,沼气、生物质燃料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技术措施,实现畜牧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6、围绕增强服务,打造优良环境。主要对策为(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以佳木斯市为统领,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农业开发、企业自筹和农民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生猪产业生产建设。在资金投入上,体现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以企业和农民自筹为主的原则,重点投入到良种引进、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等项目上。把用于发展畜牧业的财政资金、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等捆起来使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把支持生猪生产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                   
(2)加大服务建设力度。加强各市县、各镇乡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配齐配强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生猪的饲养、繁育、饲料、防疫等服务工作。加强防检疫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工作。重点搞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全面防疫和检疫工作,免疫率和检疫率都要达到100%。杜绝病害肉流入市场,使全市疫情稳定和市民吃上放心肉。加强饲料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饲料配方技术。不断提高非转基因粮食转化率和利用率。加强繁育改良服务体系建设,依法加强种猪管理,严格实行种猪引进、培育和使用的规范管理,严把种猪的引进关和质量关,促进佳木斯市绿色生态猪质量的全面快速提升。
(3)加大领导组织服务力度。补上畜牧产业发展短板是佳木斯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战略任务,为此,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前提下,针对短板找对策,落实主体责任。分析认为,各市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市长、各镇镇长及畜牧部门一把手应是发展生猪猪产业链的第一责任人、把全部精力用在补短板上,从组织领导、政策制定连续、服务项目延伸、市场开拓、项目引进等各项工作列出规划推进清单,组建专业队伍,包服村屯,接好地气,形成一整套科学事实方案,加大宣传引导、组织协调、制定政策扶持办法。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建立激励机制,把佳木斯市生猪产业链发展落到实处,确保佳木斯市在新时代走出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系富锦市老科协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