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三区一带”的建议
2016/10/12 9:43:21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南岸三角地带,地处东经132°1822″~ 134°0701″,北纬47°2547″~ 48°1720″之间,辖区东与抚远市接壤,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隔松花江与绥滨县相对,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相望,沿黑龙江中心线有170公里的中俄边境线,是黑龙江沿边开放带的重要口岸城市和三江平原上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64乡、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5万公顷,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和“十三五”规划要求,按照同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立足市情,发挥优势,研究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思路”的具体要求,我们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并提出了农业构建“三区一带”的建议。

    一、同江市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1.1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同江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的粮食生产局面,三大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3.73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91.5,常年粮食总产量在9-1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长,2010年、2012年、2014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在粮食生产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1.1粮食作物比重过大,经济作物弱化

    农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占比过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因蔬菜、瓜果、林特产品等经济作物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较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农民收入单纯依靠种植粮食,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粮食产量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国内粮食价格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高粮价给全市农民带来的红利逐渐减少,对农民增收带来巨大的压力。

    1.1.2粮食作物生产不占优势

由于受地处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的制约,高端粮食品种少,所生产的粮食都是“大路货”,大多数以原粮的形式销售到粮库,生产不了高端优质粮食作物,打不出高端品牌;由于地处边境,运距较远,存在生产资料价格高、粮食销售价格低的“剪刀差”问题,比较效益不高;由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占比过大,结构不优,产品质量差,存在卖粮难的问题,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种植方式走进了“死胡同”。

    1.1.3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

    主要因为全市人均土地面积较大,前几年由于政策利好,农民单纯依靠种植业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入。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缓慢,农民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养殖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市场价格不稳,养殖效益较差。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水产养殖规模小、总量少、标准低、效益差,没有形成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再加上受金融贷款政策影响,养殖业获得贷款难度较大,缺少资金扶持,农民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

    1.1.4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缓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1家,其中佳木斯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5家,这些企业都存在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种类单一、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处于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等问题,绿色食品产业没有形成整体市场优势,引领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

    1.2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备的优势

    1.2.1生态优势

    地理位置可以概括为“沿边、沿江、沿山、沿路”四大特征,地处三江平原,境内森林、草原、湿地、江河覆盖面积大,生态多样性保持较好,没有工业污染,大气质量属清洁级水平,是国家免检区域。

[FS:PAGE]

    1.2.2气候优势

    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暂,冬夏分明。夏季炎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冬季寒冷漫长,封冻期长达6个月,有效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农田施用农药量较少,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能够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1.2.3资源优势

    属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以黑土、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化肥施用量较少,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具有土净田洁、空气清新、污染源少的生态资源优势,具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

    1.3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机遇和新形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同江市农业结构调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3.1国家政策调整倒逼农业结构调整

    国家粮食收储政策不断调整,2014年大豆实行了市场目标价格制度,2015年末国家降低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提高了收购标准,这“一降一提”大大压缩了玉米种植的收益空间,成为倒逼种植结构调整的动力。

    1.3.2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当前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向有机、绿色、优质农产品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机绿色食品的市场消费空间会逐步扩大,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预期效益会不断提高,我们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供给优势。

    1.3.3工商资本加快进入拉动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给农业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和营销渠道,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1.3.4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助力农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保障,给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对农业结构调整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推进结构调整既是高起点上的主动作为,也是问题导向的顺势而为。全市应抢抓机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用“大绿色、全覆盖”的发展理念,及时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二、同江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调整方向

    2.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部署,依托农业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导,突出提升质量、突出提高效益,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信息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调整方向

    结合同江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农业生产条件等农业空间分布状况,本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原则,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为目标,统筹各种作物种植比例、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推进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进,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新途径。结合全市各乡镇经济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致力于发展适宜性农业,引导农民念好“江河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施“三增一减”和“提质增效”措施,因地制宜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增加高蛋白食用型大豆面积,增加杂豆和果蔬、林特产品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实现由注重粮食生产数量向注重粮食生产质量转变。同时,注重调整玉米种植品种结构,结合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原料需求,推广种植角质玉米品种。结合发展畜牧养殖业,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等牧草。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通过互助合作、股份合作、引入工商资本等形式,逐步由单纯的种养业向加工领域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市场营销,抓住“互联网+”给农产品营销带来的新机遇,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宣传销售,开办网上专营店、旗舰店,实行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模式,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引导分散的农民、合作社开展网上销售,通过点对点营销、定制营销、体验式营销等多种方式,将全市具有明显“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特征的农产品的“差异化价值”卖出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收益。

[FS:PAGE]

    三、同江市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与建议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为构建“三区一带”农业发展格局(图1)。“三区”即将东部乡镇发展为绿色畜产品主产区和绿色杂豆主产区;西部乡镇同抚公路以南区域及临江灌区覆盖区建设成粮食主产区;同抚公路以北区域建设成林特产品、果蔬及外向型农业主产区;“一带”为沿松花江、黑龙江及其支流建设成为名优特鱼等水产品养殖带。真正把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在全市形成水稻面积6万公顷、玉米大豆轮作面积5.3万公顷、杂粮杂豆面积0.7万公顷、果蔬等经济作物面积0.7万公顷、牧业饲草饲料面积2万公顷、渔业养殖水面2万公顷的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绿色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友好、产品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新格局。   

3.1.1区位分析

    该区域包括临江镇、金川乡、八岔乡、银川乡,现有耕地面积6万公顷。劣势是耕地平均海拔高度44-48米,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地势低洼,易受内涝灾害影响,土壤多为草炭土,透水透气性较差,地温提升较慢。地处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农作物生长期短,粮食作物单产相对较低,种植效益较差,主要作物为大豆、玉米等,粮食生产没有优势和出路。优势是该区域被勤得利农场在中间将同江市东西两部分隔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远离市区,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适合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特别是绿色畜产品和绿色杂豆生产;该区域地处全球肉牛、肉羊等畜牧养殖业的“黄金带”上,具有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独特优势,适合生产高端品牌的绿色畜产品;八岔乡现有2013年特大洪灾造成的沙化地近266.7公顷,可用于建设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利用与抚远市交通距离较近,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外销和运输。

    3.1.2畜牧业发展路径及目标

    一是实施“粮改饲”,建设绿色饲料基地。在八岔乡、银川乡、金川乡调整出低洼易涝的耕地3.3万公顷,实施“粮改饲”,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种植饲草和饲料用粮,用自产的优质饲草饲料发展畜牧养殖业,畜禽粪便还田作为有机肥种植饲料,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联系的绿色食品循环产业链。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高标准养殖基地。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分散养殖和招商引资引入大型企业规模化养殖肉牛肉羊,畜禽养殖采取舍饲精养的模式,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畜牧养殖设施,专业生产绿色食品级畜产品,打造高端畜产品品牌。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参与。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引导农户与养殖企业以土地入股方式合作,参与发展畜牧养殖业。以同江市现代农业公司现有0.53万公顷耕地作为建设初期招商引资饲料用地,合理收取适当的承包费,提供给养殖企业种植饲草饲料。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发展优质肉牛肉羊产业。推广种养专业户和家庭牧场繁育、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的发展模式。四是强化技术服务,确保绿色发展。在全市强化畜牧业主导地位,按照“畜群畜种结构合理化、牲畜品种优良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实施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和金融贷款,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同时,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积极引进优良肉牛、肉羊品种,大力推广冻精配种技术,提高畜禽良种化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建议该区域调整目标,到2020年发展绿色食品级饲草、饲料用粮种植3.3万公顷,实现原料自产自用,就地过腹增值,养殖肉牛10万头、肉羊10万只,保证肉牛、肉羊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FS:PAGE]

    3.1.3绿色杂豆发展路径及目标

    精选适合该区域种植的杂豆品种,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连片规模化种植,全部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种植管理。创新杂豆收获方式,探索采取机械收割,提高收割效率。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网上电商销售,提高种植效益。建议该区域调整目标,绿色杂豆种植面积达到0.7万公顷。

    3.2建设绿色食品粮食生产区

    3.2.1区位分析

    该区域包括同抚公路以南及临江灌区覆盖区两部分,主要有三村镇、同江镇、青河镇、乐业镇、向阳镇、临江镇、金川乡,耕地面积10万公顷。该区域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的优势是土地开发较早,地处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积温较高,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种植技术先进,种粮技术水平较高,农作物高产稳产;土地平坦、已建成临江灌区、三村灌区,青龙山灌区同江区在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种植业基础条件具备,确定为全市的粮食主产区。

    3.2.2绿色食品粮食发展路径及目标

    一是实施“井改渠”,打造江水大米品牌。合理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提升口粮生产能力。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三村灌区、临江灌区和青龙山灌区同江区的作用,改井水灌溉为地表水灌溉,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实施江水灌溉,提升水稻品质和口感,打造黑龙江江水大米品牌。二是推广粮豆轮作,优化粮食作物结构。积极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提高地力、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减少玉米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食用型大豆种植面积。优化调整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作物品种面积。三是搞好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含量。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的高产高效优质技术模式,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通过设施挖潜、科技挖潜、机制挖掘,实现粮食主产区提质节本增效,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是落实“三减”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抓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市推广普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等农业“三减”措施,发挥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作用,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和田间监管,坚决杜绝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引导农民多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少用化肥。推广使用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同时,注重提升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六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出台实施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具体措施,高质量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议该区域调整目标,水稻面积发展到4.7万公顷、玉米大豆轮作面积控制在5.3万公顷。

    3.3建设绿色果蔬、林特产品及外向型农业生产区

    3.3.1区位分析

    该区域包括街津口乡、三村镇部分村屯,耕地面积为1.3万公顷。该区域优势为为沿山、沿江、沿边地带,森林、水面资源丰富,对俄出口果蔬基地分布于此,大多数耕地土壤为黑油沙土,渗水透气性良好,适合发展对俄出口果蔬种植;街津口乡有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具备发展林下经济和休闲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可利用林地资源发展食用菌、黑果花楸、五味子、刺五加、人参、三七、西洋参等种植和加工。林下蜜蜂养殖、林下养殖畜禽,养殖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适合发展林特产品生产。

    3.3.2绿色果蔬、林特产品、外向型农业发展路径及目标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绿色果蔬生产。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设设施果蔬生产基地,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依靠科技支撑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改善生产装备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抗风险能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促进果蔬生产提质增效。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对俄果蔬出口。发挥二村、头村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新远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对俄出口优势,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和适合对俄出口的露地马铃薯、甘蓝、胡萝卜、圆葱等蔬菜种植。发展葡萄、西瓜、甜瓜等瓜果种植。三是依托口岸优势,发展对俄外向型农业。中俄口岸及黑龙江跨江铁路大桥、换装站均在该区域,出口条件便利,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桥头堡。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耕地面积大的优势,在境内外建设合作开发粮食生产基地,在境内建设对俄出口果蔬基地,利用两种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建议该区域调整目标,发展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7万公顷、林特产品生产面积5万公顷。

[FS:PAGE]

    3.4建设沿江名优特鱼水产品养殖带

    依托沿江地带丰富的水面资源,发展名优特鱼等水产品健康养殖。建议该区域调整目标,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水面2万公顷,提高渔业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