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乡村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2019/1/10 9:29:52

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中心校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短板的重要措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振兴人才、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的因素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不稳,总量超编,但教学岗位人员相对不足,教非所学、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以及教师精神面貌令人担忧,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几年来生源锐减,大量优生转入城区学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在日渐扩大,生源越差,教师教学积极性就越低,教学质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种生源流失与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主要问题如下:

1.超编缺岗现象严重。就拿郊区沿江中心校来说我校在编在岗教师83人,学生数在300人左右,教师队伍充足,可专业的音乐教师1名,美术教师1名还面临退休,体育教师1名,岗位缺编严重,只能由非专业教师代课,这样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2.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至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神奇与美丽,所以他们希望看到和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年轻漂亮帅气有活力。而在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老师所占比例过大,多数都是民办、代课转干的教师,致使农村学校教学氛围不活、不新、没有生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成长。学校教师在编在卡83人,平均年龄48.5岁,其中53岁以上的24名,占四分之一,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3.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下降,缺少竞争实力,办学规模在急剧缩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村里一些年轻人没有多少土地,孩子更是没有,靠土地维持生活是不可能的,年轻人只能外出务工找工作,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适龄儿童也就随着逐年减少,不少地区都撤点并校,就连城乡结合部的中心小学的生源也在向市里大量流动,国家也花费大量心思避免择校,实施划区招生。但在农村小学效果不大,务工人员的子女必须随父母进城就近入学,导致大量优生转入城区学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在日渐扩大,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理是这么个理,实际上好学生外流,只剩下学习成绩差,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要想提高成绩赶上城里的学校的学习成绩应该是难上加难。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学校三五年后面临学生断流的现象,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班班都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各室设备配备齐全,可缺少专业性的教师,一些教学设施只是摆设,使用率不高。近期很难转变生源流失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解决农村学校现在困境,要先解决师资问题。师资配备不齐,专业学科发展不可能平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大多乡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一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主要是英语、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没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基本处于应付状态,有的科目甚至停开。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加大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要落到实处。各校要针对本校教师的现状进行总结,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训就制定可行性中长期培训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做好在岗教师的岗位校本培训工作。做到一次培训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或技术难题,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规律,最后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3.加强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是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要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三是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四是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FS:PAGE]

总之,发展好农村学校的教育,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猴急有人,长久实施。

 

 

 

 

 

沿江中心校